参考答案与解析
26.【答案】A。解析:民法是法律的一种,法官的工作依据是法律;榕树是植物的一种,园丁的工作对象是植物。
27.【答案】B。解析:题干由民主政体和寡头政治的法律对比得出结论:民主政体的立法宗旨对人类更有益。A项说的是立法成本,与立法宗旨是否对人类更有益无关;B项说明民主政体的法律更不利于社会,削弱了结论;C项“可能”、“未必”,削弱程度不如B项;D项国民经济生产增加值更高不一定说明其法律对人类更有益,削弱程度有限。故答案选B。
28.【答案】B。解析:题干中通过“获得五票的人当中,独生子女出现的比例与他们在这一年龄段人口中的比例是一致的”得出“他们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交能力没有明显差别”的结论。B项说明获得选票的比例都是一致的,加强了题干结论;A、C两项均削弱了题干结论;D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论证,但得票前500名的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加强力度不如B项。故答案选B。
29.【答案】B。解析:首先画出圆桌和六个位置,由(1)可以先假定A与B的位置(如下图);由(2)可知,D与E只能在位置2或4,结合(3)可知,E一定在位置4,即坐在A和B中间的是E。
30.【答案】B。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结论是“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企业必定会增多”,论据是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防范汇率风险。由于跨境贸易是双方贸易,要推出结论,要求境外企业也认为使用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防范汇率风险,从而也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而能“防范汇率风险”的前提是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因此加上B项作为前提可以推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