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 B
【解析】: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令、劳动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即“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大会选出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故选B。
2.答案: C
【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语句填空类题。
从横线后面“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的“更”字,可以知道横线部分的语意要轻于后一句,因此,可以排除A。B项中的“什么问题”重复,排除。这段话讲的是“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说这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排除D。所以答案是C。
3.答案: C
【解析】:156、186、234均为6的倍数,故恰好可以在角上种上树;
而该问题属于封闭路径上的植树问题,此时不用加1,则可得如下:
(156+186+234)÷6=26+31+39=96棵,故正确答案为C。
注:封闭路径上的植树问题公式:距离=间隔×棵数。
本题直接根据公式做题即可,不用减三个角上的树,可以举一个简单地封闭区间的例子验证,比如一个周长是10圆形,每两米植数一颗,可以植树5棵,即10/2=5。
4.答案: C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受到歪曲的知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饮鸩止渴”中当事人明知道是“鸩”,因此不存在“某种受到歪曲的知觉”,A错误。“望尘而拜”意为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这其中并不存在“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受到歪曲的知觉”,B错误。“草木皆兵”是在惊慌时,把客观存在的“草木”当作了“敌兵”,这是“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受到歪曲的知觉”,C正确。“无风起浪”意为平白无故地生出是非,因此根本不存在“客观事物”,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样式类中的运算题目。通过观察,图形外形相同,仅内部填充颜色、填充颜色的数量不同,这是一道黑白叠加题目。阴影+阴影=空白,空白+空白=空白,阴影+空白=阴影,根据这个规律,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申论备考|公基备考|专业知识备考|面试备考|考试热点|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