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时间|入口

导航

位置:首页>考试动态 > 报名时间|入口 >

2015陕西社区备考:汉中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现状调研与分析

2015-10-19

问 题

难管 现行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民政局(社区办)管理、街道办(镇)管理、共同管理。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民政局(社区办)是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的组织实施部门,也是签订合同的部门,对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名正言顺,但是这一部分人大都分派到各个社区,难以掌握平时工作情况,疏于细节管理。街道办(镇)管理好处是能随时掌握专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具体情况,便于考核,但存在抽调借用专职工作人员现象。我市主要是民政局(社区办)和街道办(镇)共同管理,共管既可以掌握平时工作情况又能强化对专职工作人员的考核,但对于双方职责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否则会造成多头管理或者没人管理的现象,不利于专职人员的考核与管理。目前如何界定双方管理职责,还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专职工作人员平时管理和考核还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虽然我市根据省上的管理细则制定并印发了《汉中市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细则》(汉政办发〔2013〕8号),但各县区对专职工作人员日常管理没有一个细则,仅有个别县制定了日常管理办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表彰奖励、评优树模也难以开展。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档案管理,现阶段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录用前的档案主要都是寄存于各县区的人才交流中心,每年缴一定的费用。录用后,各县区为他们建立了工作档案,但是与原来的学籍、组织关系等档案分离,造成了很多不便。而且各县区也普遍缺乏专门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社区办作用发挥不明显,只是个空架子,成了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产品。

难动 一是流动难。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是专门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所以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性质就限定了他们只能是在特定社区工作,不能随意流动。特别是有少部分家与工作不在同一县区的专职工作人员,政策规定不能流动,导致他们生活成本增加、难以安心工作;二是定岗难。随着城市工作重心下移和各部门自身职能的强化,越来越多的条线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往往“某某工作进社区”变成了布置某某工作给社区,致使社区承接的部门行政性事务工作一年比一年多,社区事务不断增多,专职工作人员的岗位也就难以真正定岗定责,基本都是哪里需要去哪里。他们岗位不明、职责不清,忙于行政性事务,走访居民了解情况的时间很少,脱离了基层群众,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三是晋升难。目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晋升还没有好的途径,没有像村官一样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特设岗位或者享受政策优惠,仅仅只能通过当选“两委”成员晋升,个人发展空间较为狭窄。在社区层面,无论工作业绩多好,工作年限多长,其事业的很高点就是担任社区书记(主任)职务,而且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平时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走街窜户,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导致了群众甚至不认识不知道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这回事,缺乏民意基础,根本不能参选当选。

难留:调查结果显示:有65.3%的人不愿意长期在社区干下去,如有机会还会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或者其它方式转岗;仅有34.7%的人愿意在社区长期干下去。不愿意长期干下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工资少。与其他行业职工收入相比,专职工作人员收入属中等偏下水平,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每月2000元左右(扣除“五险一金”)的工资已无法满足现在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且还需承受较大的工作量和职业压力。参与调查的专职工作人员都反映,与自身劳动付出相比,目前收入仍然偏低,特别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加上“两委”成员报酬待遇提高,要求提薪的呼声更高更强烈。对于工资标准,有91.63%的人认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应达到3000元以上,6.31%的人认为应达到3500元以上,2.33%的人认为应达到4000元以上。二是无编制。汉中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惯性思维,觉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有保障。专职工作人员只是合同制,虽然能一直续签但大多数人总觉得没有保障心里没底,导致了一些年轻专职工作人员虽然人留在了社区,但热衷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一有机会就复习迎考,甚至逢招必考,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三是地位低。社区从事的都是基层工作,直面群众,工作都是些琐事,都在第一线,工作难度很大,群众有时候不理解,甚至被居民打骂,让专职工作人员背上了精神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此外,专职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时间短、生活阅历少,部分人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在社区工作是浪费人才,不善于或不愿意走访群众,更乐于坐在办公室工作,与居民缺少沟通联系,甚至相互不熟悉,引起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满。

关注微信

微信搜索sqgzzks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招考公告、报名辅助工具、备考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