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往往是肯定的,认为它是农民起义的巅峰,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灭亡。而近年来,又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东南部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显然,以上两种观点都太过片面,太过偏激。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辩证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呢?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太平天国运动既然能够出现,并且席卷东南诸省,就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秦朝中央集权建立以来,几乎每一个王朝的衰落都离不开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潮。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东汉黄巾起义,西晋永嘉之乱,隋末瓦岗寨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元朝红巾军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乃至于清朝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的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等,无不凸显出中国自古以来难以调和的阶级矛盾,而封建农业社会,人地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不难发现,历朝历代爆发农民起义,都逃不开苛捐杂税,土地兼并,也正是因此,历来农民起义的思想都局限在“平均地权”,而农民思想、组织等各方面的局限性,又往往导致起义失败,失败的结果,无非也就是中央集权崩塌,各地军阀割据,中原地区陷入混乱。太平天国起义也并无不同,简单粗暴的起义模式给东南地区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思想的局限性也意味着起义不可能成功,历来仅仅局限于平均分土地的起义就没有过成功的先例。因此,我们不能过分拔高太平天国运动,但同样不能否定它的积极性,应该理性辩证地去看待。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在哪呢?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进程,窃以为这种观点毫无逻辑。彼时的中国,压根就没有开始工业化,又谈何阻碍进程?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比如洪秀全主张拒绝《南京条约》,提出应与英国人平等通商;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也提出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思想,比如改革吏治、发展铁路交通、禁止迷信活动、开办养老院等,虽然这些思想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推行,但同时期的洋务运动还停留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阶段,直至19世纪70年代,中国才逐步推行类似的维新思想。
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功过,作为后来者,我们并未亲历那个屈辱却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没有资格主观判断,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辩证看待,而不是全盘肯定或者直接一棍子打死。愿以此共勉。
例题展示: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C. 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D.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中公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而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所开展的资产阶级改良的产物。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