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

导航

位置:首页>复习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社区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佛法东来”却为何“西天取经”?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2018-01-15

朱士行:三国时期高僧,从今天的陕西西安出发,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得到大品《般若》的梵文本,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竺佛念:撰写《名僧传》列入《寻法出经苦节传之首》。

法显:弘始元年(399),他从长安踏上西行之路。历史上第一位到达印度取经的僧人,并撰写了《佛国记》。

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唐贞观元年(627),关中一带发生灾荒,他夹杂在逃荒人流中离开长安,踏上西行长途。过敦煌城,出玉门关,经过中亚地区,到达古印度。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返回长安。

义净 (635~713):唐代第二位贡献巨大的求法僧人。高宗咸亨二年(671),义净从今天的广州乘波斯商船前往印度。回国后,先后在武则天、中宗、睿宗的支持下,来往于洛阳和长安两地翻译经典。

总之,“佛法东来”与“西天取经”是佛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的佛教学者和广大僧人在封建国家政权的支持和制约下,通过翻译、注解等理论活动以及建造寺庙等实践活动,使佛教日益适应汉民族和其他有关少数民族的特点,逐渐变成中国式的佛教。佛教文化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瑰宝之一,广大考生作为未来的公职人员,应当熟知并传承和发扬。

三、有关佛教文化的常识集锦

1.从基本理论和主张看,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小乘佛教是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后来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称为“南传佛教”。大乘佛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指斥传统的佛教只讲自我解脱,不讲普渡众生,认为自己是能把一切众生就出苦海运往幸福彼岸的“大乘”,还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十方世界有无数个佛,释迦牟尼只是其中之一。它后来流传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称为“北传佛教”。

2、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四大菩萨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道场。

3、佛教四大禅林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

4、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省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5、十大坐佛,指单独营造的石刻大佛。其中(1)中国第一大佛为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2)太原西山大佛,高约63米,环列126根石柱刻《华严经》,北齐天保二年开凿,是中国开凿早的大佛;(3)甘肃甘谷大佛,高38米,唐宋时开凿;(4)四川省屏山大佛,高37米,建造年代不详;(5)四川省荣县大佛,高36.67米,宋代开凿;(6)河南省浚县大佛,高27米,南北朝开凿;(7)重庆市潼南大佛,高27米,宋末开凿;(8)陕西省彬县大佛,高24米,南北朝时开凿;(9)重庆江津市石门大佛,高23米,明代开凿;(10)四川省资阳大佛,高21米,唐宋时开凿。十大坐佛,蜀占其六。

关注微信

微信搜索sqgzzks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招考公告、报名辅助工具、备考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