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5年社会工作师考试在即,许多小伙伴们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环节,但是对于如何备考很多小伙伴不知从何下手,以下是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搜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广大小伙伴有所帮助。
考点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
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指的是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的、描述和总结了实务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是具有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相对固定并且具有普适性的工作程序,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的工作方法。
通用过程模式所涵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于帮助个人,也可用于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工作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故此,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因此,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组织起助人思想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2、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在分析案主问题和提供服务方案时的基本理论依据。社会工作实务涉及的理论依据,教材中提到了4个方面: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例如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知识”,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很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2)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重点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系统论的视角来统筹分析案主的问题及处境,并能从系统论的视角提供整合性的服务方案。具体知识点要求掌握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形成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一方面,考生要掌握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踪复杂的网络。
另一方面,考生要养成社会工作的系统分析视角。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3)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常用的一个理论,考生要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核心概念,以及在该理论的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方式和实务方法。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优势视角可增能理论实际上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基本理论视角。该视角认为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理论依据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视角和依据,在具体的分析方式方面,社会工作者尚需要熟练运用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范式和生命周期范式等来分析案主的情境及其问题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
4、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主要分析元素,也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切入点,因此需要给予重点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具体包括: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