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会工作师考试即将在6月14日举行,针对这次考试,很多小伙伴们不知道如何备考,以下是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好好复习哦
考点3:社会工作的发展
中外
|
发展阶段
|
特征
|
西方
|
产生
|
思想来源:博爱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产生过程:社会问题繁多、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社会工作受到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的影响 影响很大的是《济贫法》,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
|
形成
|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个案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纳入训练课程,20世纪40年代被接受为专业方法)、社区工作(20世纪60年代)、社会行政(20世纪70年代)相继被确定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立对专业服务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确立 |
|
发展
|
专业方法的发展:社会工作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目标模式的变化: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救助穷人和弱者—助人自助 工作对象的拓展:困难群体—有需要的人士,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人类生活的相关方面 理论派别的形成:被动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形成了多样化的理论 |
|
中国
|
历史上
|
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但是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 |
20世纪上半叶
|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这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 |
1949年以后
|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 | |
恢复与发展
|
1979年,社会工作课程恢复 1988年,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程 1991年,成立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 |
|
职业化与专业化
|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特点 |
考点4:社会工作的要素
1、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它既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并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双方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
2、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服务对象。即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这不仅指个人,也可能是某一家庭或社区。
(2)社会工作者。即提供服务的一方。其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他们相互配合和协助,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3)社会工作价值观。即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理念,其核心是利他主义,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4)助人活动。即社会工作者依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5)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是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