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导航

位置:首页>复习指导 > 专业知识 >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人本治疗模式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2014-12-09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内涵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目标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如何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人本治疗模式,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1.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自身内在各种潜在能力、追求不断发展的节本趋向。

(2)自我概念

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包括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为了维护自我形象,服务对象通常借助曲解或者否定等方式保持自我概念与经验的表面一致,这时的内部心理状态称为心理适应不良。如果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与真实经验之间冲突进一步加剧,无法维持表面的一致,这个时候服务对象就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和不安,严重时将导致心理适应失调。

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如果集中注重分析和治疗服务对象的问题,可能会把社会工作者自己的价值的标准强加给服务对象,反而妨碍服务对象的自我成长。有效地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3.人本治疗模式特点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

人本治疗模式把个案辅导工作的中心集中在社会工作者自身品格和态度的培养上,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有提供真诚、同感和积极关怀,全身心地与服务对象交流,才能为服务对象创造和谐、信任、宽松的辅导环境,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发展。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如何与服务对象建立积极的辅导关系,这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借助具体的个案辅导过程,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发挥自己的各种潜在能力。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 申论备考 | 公基备考 | 专业知识备考 | 面试备考 | 考试热点| 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关注微信

微信搜索sqgzzks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招考公告、报名辅助工具、备考资料

相关推荐